中国江苏网4月10日宿迁讯 “新就业群体要在社区治理中多作贡献,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组织建设……”近日,宿城区古城街道楚苑社区理论名师工作室“送理入企”志愿宣讲队队长马虎走进“青年学习社”,号召青年学习社的党员们和新就业群体的新兴力量携手抓好社区治理,为社区发展多作贡献。
古城街道开展党员冬训以来,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两社一站”为媒介,围绕“五心服务”,把理论学习的“本味”、多样教学的“趣味”与传统教学的“党味”深度融合,扎实增强党员冬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党员冬训有“味”更有“为”。
(资料图)
学原文,在“本味课堂”中打牢理论基础。
“母亲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乡,也深刻影响着我们这代人,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下,我的母亲李金娥被评为中国好人……”古城街道邀请宿城区“百姓名嘴”靳宏菊讲述《我的好人母亲》,从悉心照顾五保老人30余年到含辛茹苦培育“儿女”成人成才再到投身志愿服务等方面讲述李金娥的故事,让孝心、爱心的种子播撒“青年学习社”。
街道聚焦学习新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用“身边故事”引申“理论政策”,用“邻里家常”讲述“思想伟力”,既谋划好“提前量”合理设置冬训科目,又满足个性化需求。依托“理论名师工作室”,邀请“理论名师”和“百姓名嘴”以接地气的语言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原文。发挥“青年学习社”的阵地作用,每月由青年领学人结合“五心服务”“量体裁衣”,确定宣讲主题、讲述理论原文、解决群众所需,为党员群众“补钙强身”“充电蓄能”,用“乡音”传递“党音”,全面准确地学习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重内涵,在“趣味课堂”中感受文化魅力。
街道创新学习载体,通过“情景党课”“故事党课”“音乐党课”等形式,让党课摆脱枯燥单一的单向输出,以生动有趣的形式焕发新的生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古城街道宣讲现场,张行以歌为媒,将“说理”与“动情”相融,与党员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让党课更有画面感和立体感,激励在场党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街道积极开展“文艺送理”演出,邀请曲艺宣讲队古运河之春曲艺协会表演《贯彻党的二十大,共筑中国梦》,用方言土语,将“新道理”以“土教材”演进党员群众心里,确保学习接地气、见成效。
除此以外,创新推出“1+5+X”链式推广模式,以街道为中心,扩散辐射到社区、小区党支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阵地,拉长宣讲链条,拓展阵地空间,丰富党员理论学习“菜单”,实现理论链条进一步延伸,宣讲阵地进一步前移。
暖人心,在“党味课堂”中展现实干担当。
党员冬训成效如何,关键是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街道把党员冬训融入基层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开展全过程,从聚焦民生关切的热点、事业发展的重点、推进过程的堵点发力,真正推出一批为民便民惠民的实招、真招、硬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难事、关注的好事、关切的实事。
工作质效是检验党员冬训成果的标尺,领导班子围绕本年度的专题学习内容,结合分管条线工作,排定学习主题,到所驻社区、街区,结合实际带头开展专题学习,接受群众监督、解决群众难题,确保学习接地气、见成效。积极主动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开启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创造新业绩。
下一步,古城街道将继续深入开展党员冬训工作,充分发挥好“两社一站”阵地作用,围绕“五心服务”特色品牌,拓宽“新内涵”、释放“新温度”、展现“新活力”,用实际行动将党员冬训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王涵)
关键词: